分类: 研究招募

  • 25积极心理冥想脑电实验(2025年长期招募)

    招募持续进行中

    在报名参加之前,请认真阅读下方知情同意书,确认您同意并由意愿参加后,填写报名问卷,并添加联系人的企业微信。

    《知情同意书》

    研究背景和流程

    本研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曾祥龙副教授课题组开展的积极心理干预研究,伦理审批备案号:BNU202503030057。虽然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了冥想练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但冥想练习对人产生积极效果的认知神经机制仍不清晰。本研究欲采用脑电实验的手段探究一种基于冥想的积极心理干预对人的大脑活动的影响。整个实验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研究流程图

    具体的,参与者将在第一次线下脑电实验后被随机分到干预组等待组。在干预前后各有一次心理学测试(约10-15分钟)和脑电实验(60-90分钟)。我们会在实验前与您沟通正式的实验时间,并通知您填写测试问卷。

    在第一次脑电实验后,干预组将获得一套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录音课。该课程基于简单的冥想技术,课程为期16天。干预组的参与者在21天内完成学习,并练习所学内容。而等待组的参与者将在第二次脑电实验后获得相关的课程。所有参与者均须在21天后参与第二次脑电实验。

    干预组的参与者请注意,线上冥想练习是按任务进度解锁的,如果不完成当天的练习,干预进度会暂停,直到完成当天练习,第二天凌晨才会解锁新的练习。也就是说,一天最多只能完成一个练习任务,没法通过一次性完成16天的练习来完成整个课程。如果21天后,还没完成全部练习,视情况顺延后测实验的时间,但最多不可顺延超过一周。

    脑电实验说明

    脑电设备的准备时间预计花费30-60分钟。正式实验预计持续30分钟左右。在实验中,您将练习两次人际想象任务,两次任务略有不同,您需跟随录音的引导进行任务。在练习过程中有若干没有引导声音的空段,遇到空段时请您继续根据之前的引导继续练习,尽量不要分心。在任务前后将进行简单的状态测量,请您根据当时的情况如实填写即可。

    安全说明

    脑电仪器仅记录头皮电信号,并不会对大脑产生损伤。

    请您理解,本研究涉及有关人际想象的行为实验以及课程,若您有尚未处理好的人际问题(如丧亲),建议您不要参与本研究。由于录音课程没有个人指导,我们提醒您对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负责,请注意:

    (1) 为了防止可能的危险,既往或目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士请不要参加此研究。

    (2) 您需要自己评估您的精神状态,若发觉练习时,或因为练习导致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感受或其他异常、不适,请停止训练。

    (3) 您有权力无条件地随时退出研究。我们无法对您的状态做及时的评估,您坚持参与训练造成的后果我们无法负责。

    参与要求

    • 北京师范大学在校生或能进入校园参加实验的人员
    • 年龄:18-25岁
    • 无精神类疾病
    •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弱或色盲症状
    • 右利手
    • 近期无染发、烫发,并在实验期间无此类计划
    • 脑电实验前48小时内不服用兴奋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酒、咖啡等
    • 非心理学专业(除大一新生外)
    • 若被分至干预组,能够在21天内完成16天的每日冥想练习任务。

    参与回报

    1. 本次训练在理论上使您了解和掌握一种积极心理的练习技术,并会对您的个人生活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这是最重要的回报。
    2. 在完成第二次脑电实验后,您将获得200元的参与奖励。
    3. 整个研究结束后,我们还将在所有完成研究内容的参与中,抽取5%的人给予他们400元的幸运抽奖奖励

    其它说明

    请您理解,课程是否对您产生积极影响,或者您在量表中的得分,并不会影响到您的经济收益。我们恳请您能够认真跟随录音练习,如实填写心理学问卷,这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请您理解,每一位参与者对科学研究都极为重要。您有权在任意时间申请中途退出研究,但请您在参与之前确认自己完成整个实验的可能性。谢谢您的参与和支持。以上是本研究的说明。如果您决定参与本研究,即表明您阅读并理解了上述说明,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若您有意参加研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研究人员的企业微信请备注“报名脑电实验”)

  • 缓解职业倦怠的研究招募(截止日期2025年2月27日)

    八周正念积极心理(MBPP)课程学员招募

    中国首个第二代正念干预课程——正念积极心理(MBPP),为了助力科学研究和MBPP师资培训,即将免费开放给符合招募要求的朋友们!完成问卷测量还可额外获得现金奖励!

    上一期课程好评如潮,学员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甚至还想“再学一次”。限期报名,机会稀缺,上次没赶上的朋友,这一次可别再错过哦! 

    课程介绍

    正念积极心理(MBPP)课程由北师大心理学部曾祥龙老师开发验证,是中国首个第二代正念干预。与此同时,MBPP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正念与冥想培训班高阶班使用的标准化正念干预,广受好评。该干预面向健康人群,特别适合快节奏生活的职场人士等。课程整合正念与冥想、积极心理学、中国哲学等内容,以情绪调节为基础与核心,涵盖个人能力、人际关系、精神生活等方面,旨在系统提升学员的幸福和能力。

    既往科学研究表明,“正念积极心理”有助于提升个人情绪和自我调节能力,并有助于帮助训练者应对心理痛苦和职场压力。相关研究发表于《Mindfulnes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y》等相关领域的权威国际学术期刊。

    上一期学员反馈

    本次带领老师非常真挚真诚且专业,节奏不疾不徐,能够帮助大家很好地回到正念的状态。

    -学员HB

    老师好专业,也很耐心温柔,很感谢与老师的相遇。喜欢课程的理论和技巧讲解、课堂带练。

    -学员DG

    老师很耐心解答疑惑甚至是质疑。喜欢课程的理论和技巧讲解、课前课后答疑。第一次体验生命冥想,喜欢。

    -学员XF

    老师的理论讲解部分很透彻,喜欢课程的理论和技巧讲解、课堂带练和课后自主练习。收获最大的练习是喜心禅。

    -学员CS

    感恩。老师的理论讲解详细易懂,态度诚恳,及时反馈。

    -学员JL

    喜欢课程的理论和技巧讲解部分。老师很认真负责,点赞。

    -学员BJ

    老师讲得挺好,时间安排合理,内容重点突出,耐心。

     -学员CQ

    老师讲解清楚明了。

    -学员SD

    老师很优秀,意犹未尽。

    -学员NC

    以上分享均来自于李剑玫老师带领的往期课程学员反馈并获得知情同意。

    课程内容

    《正念积极心理》是一个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八周标准化课程体系,包括每周一次的3小时团体课程(课堂有练习和互动答疑环节)、每天约15分钟的冥想练习等。这八周课程共分为缓解、提升、超越三个模块:首先以正念冥想等技术,缓解消极心理;然后转向积极心理学和慈悲冥想,提升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最后拓展至哲学与精神生活,并引入生命冥想等。

    课程师资

    授课:李剑玫

    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硕士

    木铎雅音心理联合创始人

    MBPP师资培养项目发起人、策划者

    MBPP首位认证师资

    4年正念练习经验

    14年教学经验

    督导:曾祥龙副教授

    本次研究的相关信息

    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正念积极心理训练”这一心理课程对有职业倦怠困扰的人群的工作-生活平衡会产生哪些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整个训练将持续八个星期,需要每星期按时参加一次3小时的网络直播课程。每天还需通过微信小程序,跟随录音进行10-15分钟的个人冥想练习。为研究训练效果与机制,需在线完成6次心理学量表,每次约15分钟。

    参与者将随机分配至训练组(2025年3月初开始训练并测量)或等待组(2025年8月训练)。随机分组是科学研究需要,无法自选

    为了确保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和研究的完整性,避免参与者中途退出给科研数据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正式进入研究的被试缴纳200元报名费按时完成全部网络课程即可全额退还完成问卷测量可额外获得现金奖励(最高累计100元,完成全部测量问卷还可参与现金抽奖)。

    参与要求

    如果您希望参与本次课程,请确认您符合以下要求:

    (1) 您能够预留出时间,每周准时参与每周3小时的直播课程,并且通过微信小程序自助跟随录音进行10-15分钟的冥想训练。

    (2) 您愿意按时填写总共6次心理量表。

    (3) 您已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 您从未被诊断出任何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且自己没有觉察出明显的精神异样。

    (5) 您目前有一份全职工作。

    (6) 近期有职业倦怠的困扰。

    参与方式

    想要免费学习正念积极心理(MBPP)课程吗?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了解课程:首先,确保你已经仔细阅读了以上所有相关的课程说明。

    2、联系我们:添加文末提供的微信,与我们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3、填写报名问卷: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认真、如实填写报名问卷。

    4、等待审核:工作人员会在审核你的信息后,向符合招募要求的朋友们发送通知。

    报名方式

    如果您对正念积极心理课程感兴趣,欢迎扫码添加下方的工作微信了解详情

    注意,添加时要备注“报名MBPP课程”才能通过哦

    免责声明

       请您理解,本课程旨在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应对职场压力。不针对任何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也不具有任何治疗或矫正的目的。若您正面临严重心理、躯体疾病或自杀风险,请先就医或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一旦报名此课程,表明您确认上述情况。由于个人未妥善处理自身情况所带来的疾病延误或恶化等相关风险及责任,将由报名者个人承担。

    版权声明

    本课程所有内容、文字、音频资料版权均属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心理学实验室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实验室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违者本实验室将依法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 Zhou, J., Zheng, Y., Zeng, X.(*), Jiang, M., & Oei, P. S. Tian. (202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xamining a second-generation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Confucian values: Mindfulness-based positive psychology. Mindfulness, 12, 1412–1423.
    • Zheng, Y., Zhou, J., Zeng, X.(*), Jiang, M., & Oei, P. S. Tian. (2021).  A new second‑generation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focusing on well‑being: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mindfulness‑based positive psycholog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3, 2703–2724.
    • Zheng, Y., Gu, X., Jiang, M., Zeng, X.(*). (2022). How might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reduce job burnout? Testing a potential self-regulation model wit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indfulness, 13, 1907–1922.